網龍資訊
首頁/網龍資訊
網龍承辦這場國際對話論壇,共話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時代的開放大學機遇與挑戰國際對話論壇于2025年3月5日—6日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突尼斯阿拉伯聯盟教育、文化及科學組織、中國國家開放大學以及網龍華漁教育聯合承辦。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原副校長陳光巨,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主持人黃榮懷,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李松,天津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張宗旺,浙江開放大學校長王正東等出席開幕式。
論壇現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主持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黃榮懷
開幕式上,黃榮懷教授和李松副校長分別致辭,為論壇勾勒方向并奠定討論基礎。黃榮懷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全球教育格局,開放大學作為技術應用的先鋒,正處于歷史的關鍵時刻。李松副校長表示,當前全球教育正經歷深刻變革,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了教育模式的演進,開放大學作為終身學習的重要機構,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開放大學的使命是打破限制,提供公平優質的教育。
天津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張宗旺
天津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張宗旺在演講中表示,學校積極響應國家開放大學的改革指引,并著重開展四個核心領域的實踐探索:首先,利用人工智能的協同效應,構建數字化教學與服務體系,激發教育的新動能;其次,以數據驅動來加快教育評價的變革,深入運用學分銀行,打造智能化學習平臺;第三,通過平臺的支持,促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發展;最后,以應用為導向,創建創新創業的新場景,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并支持海外學習中心的建設。未來,天津開放大學計劃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廣,完善智能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將教育從“互聯網 + 教育”升級為“數據要素 × 教育”,并融入全球化教育培訓體系,以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需求的緊密銜接。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 李松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李松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引領教育變革已成國際共識。面對嚴峻的全球教育挑戰,各國需借助數字革命推動變革。中國將教育數字化提升為國家戰略,倡導“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3C)和“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3I)轉型策略。國家開放大學通過數字技術推動終身教育的建設,建立包括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校友服務等在內的智慧國開一體化平臺,并在英語教學改革和智能出題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學校還利用數字技術支持老年教育,以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展望未來,國家開放大學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共享、創新的終身教育數字化生態系統,通過國際合作擴展數字教育影響力,實現多樣化專業教育、數字時代人才培養、AI驅動的考評體系及終身學歷證書體系的發展,將“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融入實踐,以助力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的建設。
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菲律賓、西班牙、巴勒斯坦等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23所開放大學的校長、副校長、專家學者以及國際組織代表,以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的方式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開放大學發展的影響與應對策略。
論壇還特別設置了專題討論、教育科技企業參訪與研討交流等環節,為與會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提供了深入對話和跨界合作的機會。在專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開放大學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與辯論,重點聚焦可持續發展路徑、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時代的學術誠信挑戰、區域和群體間的數字鴻溝、個性化學習環境下的數據隱私與倫理保障,以及開放大學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運營模式與治理創新等關鍵問題。
來自西班牙拉里奧哈國際大學、菲律賓開放大學、土耳其安納多魯大學開放教育學院的參會代表,結合各自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經驗,探討了AI技術如何賦能偏遠地區教育,并分享了在教育普惠化方面的成功案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開放大學應充分發揮AI技術的潛力,在推動教育公平、提升教學質量、優化學習體驗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探索,確保智能化變革惠及更多學習者,真正實現教育的普及與可持續發展。
經過兩天的深入探討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倫理治理、微證書認證及全球協作等核心議題,與會各方達成共識:未來需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質量保障為基石,以開放合作為紐帶,共同構建包容、公平的終身教育生態。黃榮懷教授呼吁國際教育界持續深化合作,將論壇成果轉化為實踐行動,通過組建國際工作組、發布“人工智能與開放大學研究報告”與典型案例集、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等舉措,推動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開放教育合作網絡。